媒体报道

新华社 | 陈炯:告别玻璃心,提升心理免疫力,助力孩子健康成长

点击量:38   时间:2025-10-20

编者按:阅读,是用心灵探索未知、体味世界的方式,也是人们在面临困难、孤独、疾病、生死等障碍时寻求解决方案和慰藉的途径。有指导的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效率,更可能让疗愈发生,更愉快地工作与生活。

由新华出版社与新华社职工心理成长协会联合发起的“心灵的阅读”栏目,致力于让心理学走进生活,通过对经典、实用的心理学书籍的解读获得心灵和谐,内外平衡。

(注:本文原刊载于《大众心理学》杂志2025年第10期)

近两年来,新华出版社联合上海市崇德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出版了《新时代青少年心理疏导指南:班主任工作手册》,并在云南等地推出了十余场“百校千师”心灵园丁公益培训活动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。

当下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环中,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,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焦点,本文以《新时代青少年心理疏导指南:班主任工作手册》为引,结合我的工作经验,来帮助提升孩子的心理免疫力,助力他们健康成长。

每每在考试季传来的极端悲剧性事件,如同沉重的警钟,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。这些年轻的生命,在学业、社交和家庭等多重压力下,心理防线似乎变得异常脆弱。如何帮助他们构建坚实的“心理免疫力”,让他们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能够更加坚韧,成为家庭、学校以及整个社会亟待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
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现状:高压环境下的”易感人群”

近年来,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明显上升趋势。根据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-2020)》显示,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.6%,其中轻度抑郁为17.2%,重度抑郁为7.4%。这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在挣扎,在呼喊。他们中的一些人,由于无法承受内心的重压,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痛苦,这无疑是整个社会的痛楚和悲哀。

学业压力是孩子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。高考、中考等升学竞争使许多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。熬夜刷题、排名焦虑、家长期待,让不少孩子陷入“不成功便成仁”的思维困境。数字化时代的社交把人们带入了情感荒漠。虽然互联网让沟通更便捷,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可能更加疏离。校园欺凌、同伴排斥、社交恐惧等问题,使部分青少年陷入心理孤岛。一些家长”唯成绩论”的教养方式,忽视孩子的情绪需求,家长自身焦虑情绪的无意识传递,甚至采用“打压式教育”,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,遇到困难时不敢求助。长期被评价体系定义价值,缺乏稳定的自我认同,完美主义倾向导致对失败的病态恐惧,情绪调节能力不足,易陷入极端负面情绪的自我认知失调。

在这种环境下,提升青少年的”心理免疫力”显得尤为重要。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帮助我们抵抗疾病一样,心理免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。

心理免疫力:心理健康的”防御系统”

心理免疫力,这一概念由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·塞利格曼提出,它强调的是个体在面对压力、挫折和逆境时,能够保持心理平衡并从中恢复的能力。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,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来增强。

心理免疫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。它就像是一道坚固的盾牌,能够帮助我们在压力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,防止情绪崩溃。同时,它还具有情绪调节的功能,让我们能够有效管理负面情绪,避免被情绪所左右。更重要的是,心理免疫力还具有适应发展的价值,它能够促进我们在逆境中获得成长和提升,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。

研究表明,具有良好心理免疫力的青少年,他们的学业表现更加稳定,人际关系更加和谐,生活满意度也更高。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容易取得成功,因为他们拥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。

心理免疫力究竟包含哪些核心维度呢?

首先,情绪调节能力是心理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要求我们能够准确识别自身的情绪状态,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,并有效平复强烈的情绪反应。当面对挫折和失败时,心理免疫力强的孩子虽然也会感到难过,但他们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,思考下一步的对策,而不是被情绪所淹没。

其次,认知弹性也是心理免疫力的重要一环。它要求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,合理归因,不将挫折完全归因于自身缺陷,同时相信困难是暂时的、可改变的。这种乐观的解释风格,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的心态,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此外,社会支持系统也是心理免疫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要求我们懂得在需要时寻求帮助,拥有深度情感连接,并能有效运用获得的支持。当我们陷入困境时,一个可靠的倾诉渠道,一个温暖的拥抱,一句鼓励的话语,都可能成为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源泉。

自我效能感同样是心理免疫力的关键成分。它要求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困难,在挫折面前不轻易放弃,感到自己能影响事情发展。这种自信心和掌控感,能够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勇敢和坚定。

最后,意义建构能力也是心理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要求我们明确什么对自己真正重要,有清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,并能从困境中找出成长机会。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时,我们就能够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,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,也能够从中找到成长的价值和意义。

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免疫力?

提升孩子的心理免疫力,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。

在家庭层面,家长应该构建安全的心理港湾。他们应该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,通过每天的高质量陪伴,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。同时,家长还可以采用“情绪命名法”帮助孩子识别感受,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。此外,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,表扬他们的努力而非天赋,将错误重构为学习机会,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。适度挑战原则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,设置“最近发展区”任务,让孩子在挑战中成长,同时采用“脚手架式”支持,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逐步撤除帮助,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问题。

在学校层面,学校应该打造免疫力培养生态。首先,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,教授学生具体的情绪调节和认知重构技巧,开展心理韧性训练营等活动,提升学生的心理免疫力。其次,建立多元评价体系,设置“进步奖”“努力奖”等非学术奖项,鼓励学生发展学术外的兴趣特长,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够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。最后,完善心理支持系统,培训教师掌握基础心理辅导技能,建立“同伴支持”互助网络,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。

在社会层面,我们应该努力减少“内卷”焦虑。媒体应该避免渲染“状元文化”,减少对高分考生的过度炒作,传递“人生有多种可能”的价值观。同时,社区可以组织韧性培养活动,如户外拓展、志愿者服务等,让孩子在挑战中成长,增强他们的心理免疫力。

当然,个人修炼也是提升心理免疫力的必要途径。孩子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、建立“情绪日记”习惯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。同时,他们还可以通过练习“可能性思维”、制作“成就清单”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认知弹性。此外,主动维持深度人际关系、参与志愿服务等集体活动也能够增强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。最后,通过传记阅读了解他人如何面对逆境、进行“未来自我”想象练习等方式,可以帮助孩子培育意义感,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找到成长的价值和意义。

心理免疫力的”接种”原理与实践

与生理免疫力类似,心理免疫力也需要通过适度的“暴露”来增强。梯度暴露原则告诉我们,应该从小的挫折开始培养孩子的应对能力,让他们逐渐适应并学会应对更大的挑战。同时,在孩子面对困难时,家长和老师应该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和支持,即支持性陪伴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。当孩子成功应对困难后,我们还应该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和强化,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。

心理免疫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,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能力。它就像为孩子建造的一座心理“防风林”,能够帮助他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保持内在的稳定与力量。我们无法为孩子扫清所有障碍,但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在风雨中站稳。培养心理免疫力,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。它不仅能够让孩子在面对困境时更加坚韧,还能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从容。

正如心理学家马丁·塞利格曼所说:“真正的幸福不是没有痛苦,而是拥有战胜痛苦的能力。”让我们共同努力,为孩子们构建坚实的心理免疫力,让他们告别玻璃心,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,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。

作者:陈炯,上海市崇德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智库专家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上海市预防医学科学院)儿童青少年健康所心理与行为健康科副主任技师

编稿:新华社 陈君君、崇德研究院 宦军

《新时代青少年心理疏导指南——班主任工作手册》

邓光辉王国强严红编著

ISBN 978-7-5166-7376-8

新华出版社2024年5月

定价:68.00元

 

媒体报道
  • 我院赵红娣院长当选老年专委会执行主委

    我院赵红娣院长当选老年专委会执行主委

  • 我院宦军荣获上海市心理学会先进工作者

    我院宦军荣获上海市心理学会先进工作者

  • 我院专家王国强为静安区老年协会志愿者培训

    我院专家王国强为静安区老年协会志愿者培训

  • 新华社 | 关于崇德研究院的54篇报道

    新华社 | 关于崇德研究院的54篇报道

  • 我院开展老年心理学调研座谈活动

    我院开展老年心理学调研座谈活动

  • 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举行8月份工作会议

    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举行8月份工作会议